从OKX
平台切换到了OpenSea
平台,终于成功铸造了两枚 NFT——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和Prajna Empty
。在这个过程中,对 NFT 的的底层架构有了更深的理解,意识到 NFT 并不安全。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涉及交易的信息是完全存储在链上的,而 NFT 则不同,虽然它的交易流程也是在链上完成,但由于其特殊性,往往会涉及复杂的元数据和所需存储空间较大的媒体数据,通常会存储在链下的项目自有中心化服务器、第三方云服务器、IPFS 或者是 MEFS(MEmo File System) 等 NFT 存储项目中,这些错综复杂的「保管人」相较于链上存储都存在不同的风险因素。
链上存储
目前 NFT 使用的区块链主要包括以太坊、Flow、BSC 等公链,Polygon、Ronin 等侧链。
受限于链上高昂的 gas 费用和拥堵的通讯状况,大部分 NFT 项目选择只将 NFT 的所有权数据存储在链上,以确保所有权的不可篡改、可追溯、不可抵赖等特性。交易不需要通过中心化的信任机构做中介,可以直接通过链上的智能合约完成,给予了 NFT 良好的流通性,使用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的技术作为信用中介。
而代表 NFT 实际形态的媒体数据被存在链下,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元数据信息也存在链下,与所有权存储系统分离,这使得被区块链技术严密保护的所有权蒙上了一层阴影。
链下存储
目前 NFT 链下存储的方式主要包括中心化
、中心化可验证
、去中心化
和去中心化可修复
等四种方式。
中心化
大多数 NFT 项目没有 Opensea 这样的市场体量,很多也都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很重视链下数据存储的安全性问题。智能合约中的特定标识符可以用来返回相关元数据和媒体数据,他们通常会使用运行在 Web 服务器上的 URL 来作为标识,这个服务器是由公司运行或者由亚马逊等云服务商提供,这种中心化的存储会带来篡改、拒绝服务等风险。
中心化可验证
以 CryptoPunks 为例,其最初将产品集成图像存储在中心化服务器中,然后将这张图片的加密哈希值存储在智能合约中用于验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哈希值对图片进行验证,以确保没有进行过任何修改,赋予了 NFT 媒体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但媒体数据本身存储在中心服务器中,而不是像链上 NFT 所有权存储一样进行全网节点备份,存在数据遗失,拒绝服务等多方面风险。
中心化可验证的链下存储方式是对中心化方式的优化,但仍存在多方面风险,不能很好的解决 NFT 乃至元宇宙对确权数据本体的高可靠性存储需求。
去中心化
IPFS 作为目前去中心化存储的代表项目,已逐渐被 NFT 产业所接受。IPFS 旨在为传统中心化的 HTTP 提供去中心化的寻址方式补充。以 Bored Ape Yacht Club 为例,其元数据和媒体数据都存储在 IPFS 中,IPFS 提供冗余备份和稳定的内容寻址,其作为一个运行在多节点的寻址网络,解决了之前中心化存储 URL 地址失效的痛点,规避了对中心化服务商的依靠。
IPFS 这种去中心化的寻址方式进一步改善了 NFT 元数据与媒体数据的存储方式,但其做为一个寻址系统,并不能提供足够安全可靠的存储服务,即使 CID 地址会在系统中一直存在,但其对应的具体数据并没有相匹配的稳定性。原因是 IPFS 中的网络节点对内容的备份是自驱动的,如果只有单个节点或者少数一部分节点备份了相应内容,这些节点损坏或者下线,存储数据将会消失,CID 只能指向一片空白。
去中心化可修复
去中心化可修复的存储系统作为 NFT 解决链下存储新的可能,正在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Filecoin、Memo、Arweave 等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云存储项目也在积极探索为 NFT 爱好者们提供更好的存储优化方案,其中 Filecoin 和 Memo 分别推出了基于各自存储生态的 NFT 存储项目。
去中心化可修复的存储系统有望成为 NFT 存储的未来解决方案,让 NFT 元数据和媒体数据的存储与所有权的存储更加匹配。目前产品技术和规模仍处在起步阶段,落地实施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